書庫 簡介 目錄 A-AA+ 書簽 查字

             

千字文小引

千字文作者:周兴嗣发布:一叶知秋

2019-3-5 20:57

千古奇文千字文

千字奇篇韵未消,齐梁大匠借龙雕。

三才万象指诸掌,六艺群贤根不摇。

宣义童蒙惭浅陋,真书点画定风标。

津沽旧号鱼盐泽,此日人文接六朝。

九四叟周汝昌口述

于辛卯二月十一日

有朋友问我,想让孩子了解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大概及来龙去脉,让我给推荐一本启蒙的小书。我说这不难,就推荐【千字文】如何?他说那不是太简单了吗?我答:你可太轻视这篇古典名作了,它的价值不但可以供你的孩子启蒙之用,连你老兄本人大约也还可以增长很多历史文化知识呢!

我们这样的对话,说笑了一回。事后想想这次谈话,可知世人的偏见认为:【千字文】不过是旧社会村塾里的教材罢了,怎么可以列为名篇杰作?这是因为人们忘掉了旧日读书之难,那时『洛阳纸贵』,而且书都是雕版木刻的,成本很高,一般乡村人家买不起【四书】【五经】,有三四本启蒙的小册子已经很不容易了。这些册子有个戏称的名目,叫作『三百千千』,过去的读书人听了一定会笑起来,充满了看不起的神情语句。『三百千千』者何也?即【三字经】、【百家姓】、【千字文】、【千家诗】四者是也。在这四种小书中,我满怀诚意地推荐孩子们【千字文】、【千家诗】诗文各备一册,定会受益无穷,这是我为本书而写的一点开场白。

有人会问:【千家诗】还可以算是高雅的书籍,至于【千字文】,那是四个字一句话,零零乱乱、支离破碎,不知它要说些什么!怎么还会得到你这样热情的推荐呢?我说:不然,【千字文】是一部古今未有的奇作,如果你把它看轻了,就表明你实在缺乏文化历史的知识。【千字文】之所以与众大不相同,理由不止一端。

我先要说说这篇奇作的诞生时代,那叫六朝。六朝者,是吴、晋、宋、齐、梁、陈,称为南朝,若与北方的『北朝』合称,则称为『南北朝』。南朝换了六代,皆以荒唐乱世为主,正如北宋大文学家王安石【桂枝香】词所云:『念往昔繁华竞逐,叹门外楼头,悲恨相续。千古凭高对此,漫嗟荣辱。六朝旧事随流水,但寒烟衰草凝绿。至今商女,时时犹唱,【后庭】遗曲。』从政治上说,这些短祚之国都不甚光彩,但从文化艺术上来看,那可真是一个从古未有的大发展、大前进的重要时代。那些高层的才华之士、学术之人纷纷表现出思维活跃,气韵生动的崭新气象,他们笔下的作品都让人惊叹不已,如陆机的【文赋】,刘勰的【文心雕龙】,王羲之的书法,顾恺之的绘画,同时也就出现了极高明的文论、艺论、书论、画论、音韵学、文字学等种种新事物,令人目不睱接。而在这样的情况下,居然还有一部【千字文】,其不但没有被那些杰作珍品淹没,反而历世千载,光芒不减,大家对它的评价从来是『居高不下』,其原因何在?或者是此文之奇,又奇在哪里呢?

此文的撰者周兴嗣接受了皇帝〔梁朝的武帝〕的命令,要完成一项最为奇特而困难的任务。梁武帝把书圣王羲之的墨迹搜罗罄尽,珍藏内府,人间绝不可见,零散的手迹不忍抛弃,积存了一千个零散单字墨迹交给周兴嗣,要他把这些零字组成文句,而且还得要有内容意义、文化知识、格律音调,让人喜欢诵读。谁知周兴嗣这位超凡的天才,竟然把这一千个零散的单字组成了一篇中华文化『小史』或者叫『小百科全书』。全文每四个字为一句,这个传统是从【诗经】一直传下来的,后人叫作『四言诗』,而且这『四言诗』是押韵的,每一大段落要换一次韵,韵律非常完好严格,绝无杂乱之病。其次,周兴嗣用零散单字组成的诗句大部分很美好,用今天的话叫可读性强,朗朗上口,有文学审美的享受,非常容易背诵,这对少年儿童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学习训练。

我不妨这样说,无论是从内容来讲,还是从语言意义来说,【千字文】都是一部通古达今的奇才之妙作。只这一层已然值得传世不朽了,哪知又加上了另一层重大的光彩,就是这一千个右军的零字——几乎成了废物的敝文,一下子变成了一份长篇大幅的书法绝作,而且是由右军的七代孙智永临写出全文,这篇一气呵成之作早已改变了零散字凑成的那种气势。于是【千字文】到唐代传下来的时候,就用智永的全文临本作为标准版了。唐代按这个标准版刻成石碑,拓出供一切爱书人临写。直到今日,智永的一份手迹还保存在日本,这足以为本文所简叙的文化传奇故事作一个有益的历史见证。

传说周兴嗣为了在限期内完成皇帝的命令而彻夜工作,费尽了心思,须发皆成白色,真所谓呕心沥血之作。就这一点来说,我们在千载之下的今日,不要忘记并深深感谢周兴嗣这位亘古奇才大诗文家。

有一点顺便解说一下:周兴嗣是在严格的零字限制的前提下连缀成文的,他绝不能在这千字之外另拼凑字帖中的右军手迹,就是说,他是不能超越这千字的范围去创作文句的。比如,你看他的『菓珍李柰,菜重芥薑』一句就会有疑问:『菓珍』只有两种、『菜』只有两种是何道理?为何不多举更多品种?这是你转瞬之间就忘记了:那是在特定的一千个零散单字中凑成的,里面只有『李』、『柰』、『芥』、『薑』呀!若能明白此点就可以理解周兴嗣为何会出现遗漏,这就是他不能到别的地方去钩摹补凑阑入此文的原因。鉴于此,有人说【千字文】是从不同字帖中钩摹补充而来的,则是完全荒谬的说法。又听说,近年出版的【千字文】也有随便改动原文的情况,如『鳥官羲皇』,那改者以为『人皇』不如『羲皇』完备正确,所以善意地要给原文作出润色补正,他哪里想得到,这反而是破坏了原来历史的真相。若如此做法,那【千字文】可改的地方太多了:若改得太多,就不是梁代奇才的妙句了。你愿意看到这样对待古文化的做法吗?

周汝昌
二00九年七月三十一日


打開手機掃描閱讀

收藏 書評 打賞

返回頂部